君山茶自古有名,《潇湘聆雨录》记载:"洞庭君山之毛尖,当推湖茶第一"。旧《湖南省志》云:"君山茶色味似龙井,叶微宽而绿过之。"1954年,君山茶参加国际莱比锡博览会,以"芽身黄似金,芽尖白如玉",被评为金质奖,誉为"金镶玉"。1957年,君山银针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。1972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总部招待各国使节的首选茶叶就是君山银针。由于产量稀少,目前很少出口。
君山银针属黄茶类,内含物丰富,经测茶多酚含量28.04%,氨基酸13.66%,水浸出物36.83%,咖啡喊5.09%,儿茶素135.15mg/g。香气清纯,滋味爽甜,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。但是品尝君山茶最大的享受不是口福而是眼福,是欣赏君山茶冲泡时呈现的在怀中的奇观。冲泡时,茶叶冲向水面悬挂,状若群笋出土";芽尖吸水后徐徐下降,茶芽幼叶微张,犹如"菊花盛开",又因为气泡留于芽尖,恰似"雀嘴含珠";最后竖于杯底,宛如"刀枪林立"。君山茶冲泡一升一降过程中很有观赏价值。
二妃墓,全称虞帝二妃之墓,在君山斑竹山西头。据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:“舜践帝三十九年,南巡狩,崩于苍梧之野,葬于江南九嶷(今宁远县九嶷山),是为零陵”。当时,舜帝的两个妃子见夫久出未归,就四处寻找来到了洞庭君山,忽闻舜帝逝世的消息,不禁肝肠寸断,忧伤成疾,不治身亡,葬于君山。二妃墓历代屡建屡毁,197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复。墓为圆形石砌,前立石柱,上雕麒麟、狮、象、中竖墓碑"虞帝二妃之墓",其字系清两江总督彭玉麟手笔。碑前置一石刻香炉。由香炉走下几级台阶有一条1.5米宽的祭道,祭道两旁石碑上刻有东汉刘向“印心石屋”文。二妃墓前20米处的一对2.8米高的引柱上镌刻着民国七年(1918年)舒绍亮题写的一副对联:
君妃二魄芳千古;
山竹诸斑泪一人。
飞来钟原为君山崇胜寺的古钟,南宋淳佑五年(公元 1245 年),荆湖安抚制置使孟珙重修崇胜寺时复制一钟,钟高一丈多,大数围,重4000余斤,上有“淳佑五年造”,钟身上铸有“皇帝万岁,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”16 个大字,四方凸出的部分用青铜浇铸的四条金龙,栩栩如生,形态逼真。
原钟在1966 年被砸毁,现在的飞来钟是1979 年由市阀门厂复制而成,高约2 米,直径1.2 米,重约 2 吨。钟身上改铸着钟相、杨幺起义的战斗口号“均贫富,等贵贱”六字,比前者更富有深刻的含义。这口古钟有段优美的传说。相传南宋初年,洞庭湖畔数以十万计的农民在杨幺率领下,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。相传一天夜晚,朝廷派兵前来偷袭驻扎在君山的杨幺寨,忽然从天上飞来一口巨钟,钟声阵阵,催醒义军,奋起抗敌,因此叫飞来钟。这是人们深切怀念杨幺起义军,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赞美之情。古钟的传说便寄托了人们的这种心情。有人据此认为,原来的飞来钟系杨幺起义军所铸的报警器。
湘潭大学羊春秋教授写有《君山杨幺起义故址》一诗,吊古抒怀:
贵贱齐来贫富均,将军为此起风云。
至今汹涌洞庭水,犹如蛟龙万壑吟。
斑竹又称湘妃竹。刚竹的变种,湖南特产,出于君山和九嶷山。斑竹是一种情竹,它一年内2次发笋,第一次在4、5月间,竹笋发在母竹的周围,如"孝儿敬母"。第二次在9月以后,大都生在母竹中间,如"慈母护儿"。斑竹特有的斑点就是第一次发笋后长出来的,一圈圈紫色的花纹,好象一滴滴珠泪。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,斑竹的花纹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的,是君山特殊地理环境的产物。1986年北京紫竹园公园曾在君山引种了10多株斑竹,今日看去斑点已逐步退化不明显就是一个例证。但民间传说斑竹是二妃的眼泪染成的,据晋张华《博物志》记载:"尧之女,舜之二妃,曰:’湘夫人’。帝崩,二妃啼,以涕挥竹,竹尽斑。"《述异记》云:"舜南巡,葬于苍梧,尧二女娥皇、女英泪下沾竹,久悉为之斑,亦名湘妃竹"。历代文人雅士对此多有题咏,唐代诗人高骈曾写有《湘浦曲》:"虞帝南巡去不还,二妃幽怨水云间。当时垂泪知多少,直到如今竹尚斑。”